黑料正能量51官网|91av在线电影|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视频|小小水蜜桃[电视剧]免费|亚洲国产精品av久久|丰满岳乱妇三级高清在线观看|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娇妻被领导玩弄至高潮|亚洲影院a|夜夜爽夜夜摸,五月伊人网,欧美va亚洲va在线播放,久久这里只有精品欧美,欧美日本国产韩国在线不卡,被大肉榛征服的少妇第41章,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久久婷婷

您的位置:首頁 > 閱見古籍

【閱見北疆故紙彌香】書藏有象智化無窮——赤峰市紅山區(qū)圖書館線上古籍展(一)《古泉匯》、《續(xù)泉匯》(圖)

時間:2024-08-28 作者:李嘉欣 點擊數:202


“閱見北疆 故紙彌香”

紅山區(qū)圖書館線上古籍展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精神,認真做好古籍保護和宣傳工作,積極響應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書藏有象 智化無窮——2024年中華傳統(tǒng)曬書活動”號召,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圖書館組織下,赤峰市紅山區(qū)圖書館開展“閱見北疆·故紙彌香”線上古籍展,打破時空的屏障,在部部典籍的故紙書頁中與廣大讀者共同領略中華文化歷久彌新的古韻之美。

紅山區(qū)圖書館現(xiàn)存有登記在冊的古籍586套4766冊,建有館藏古籍名錄,按四部分類法,分經、史、子、集4大類,叢書單設。館藏古籍年代多為清末、民國時期,版本形式有木刻本、石印本、鉛印本等。

為了更好地保存古籍,規(guī)范收藏環(huán)境,按照國家《圖書館古籍特藏書庫基本要求》,紅山區(qū)圖書館建立了專門的古籍室,重新定制了古籍函套,古籍特藏室配備了專用恒溫恒濕設備,使得珍貴古籍不僅保存得當,并且能滿足讀者查閱需求。


書海擷珍

本次線上展覽古籍為赤峰市紅山區(qū)圖書館館藏:清代利津李氏石泉書屋藏本版《古泉匯》、清代李氏石泉書屋木刻本《續(xù)泉匯》。


《古泉匯》、《續(xù)泉匯》講的啥?

光看書名,可能會有讀者猜測:《古泉匯》、《續(xù)泉匯》是不是類似《水經注》一樣,是與泉水有關的地理著作?其實不然,《古泉匯》、《續(xù)泉匯》所講的內容與“泉水”的概念相去甚遠,但它確實如水一樣在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甚至更“珍貴”,那就是——錢(貨幣)!

在中國五千年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貨幣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銅錢是中國古代貨幣的主要形態(tài),作為全國統(tǒng)一流通的貨幣使用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先秦時期的貝、布、刀、圜等貨幣在商品交換活動中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繁榮,貨幣成為社會財富的標志物。

“泉”作為錢的別稱,其貨幣義則與其本體無關,《說文》釋“泉”:“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從字本義來看,“泉”是無法作為貨幣使用的。唐朝經學家顏師古考證:“釋錢為泉,流行如泉”,古人之所以稱貨幣為“泉”,一是企盼財富如潺潺泉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二是取“泉”之流遍之意,也表現(xiàn)了貨幣流通四方的特性。《辭源》中記載:“《周禮·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入出’。注:‘布,泉也。布,讀為宣布之布。其藏曰泉,取名于水泉,其流行無不遍’”。“泉”寄寓了古人企盼財富的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現(xiàn)在錢幣收藏界常稱“泉界”,對古代錢幣統(tǒng)稱為“古泉”,古幣收藏愛好者稱“泉友”。

《古泉匯》、《續(xù)泉匯》的作者

晚清著名古泉學家李佐賢(1807—1876),字仲敏,號竹朋,山東利津縣人。生于嘉慶十二年,道光十五年(1835)中進士,由翰林院庶吉士、禮部庶常授編修至國史館總纂。雅好金石書畫,尤嗜古泉、古印、墨硯等金石小品。李佐賢中年后致力于古泉學研究,咸豐九年(1859),時年五十二,撰編《古泉匯》;潛心筆耕六載,同治三年(1864)完成古泉巨著。十一年后即光緒元年(1875),李佐賢與鮑康同輯《續(xù)泉匯》。二書對古泉學研究影響深遠,為后世稱譽。

古泉舊影

《古泉匯》全書分為五集,首集包括凡例、目錄、歷代著述、古泉臆說、諸家泉說。元集收載古布類,亨集收載古刀類,利集收載各朝圜錢正用品,貞集收載異泉雜品(包括無考品、厭勝錢、仙佛、花紋、馬錢、泉范等)。

全書共64卷,17冊,載錄古泉五千零三品,集錢學著作之大成。收古錢拓本6000余種,錢范75枚,該書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刀、布幣首次加以考校分類;著錄農民軍及地方割據勢力的錢幣;兼收受中國錢法影響的日本、朝鮮、越南歷朝錢幣;將錢范與錢母列入錢譜中。



同治十二年(1873),李佐賢與鮑康同輯《續(xù)泉匯》十六卷,補收九百八十四品。按照前譜體例分四集,載入古布、先秦古刀幣、歷朝圜錢正用品及無考品、壓勝錢、馬錢、錢范等。


《古泉匯》是我國錢幣學史上的一部巨著,它集錄了從春秋戰(zhàn)國到明代流通的各種錢幣,其中不少是過去史籍未裁者。《古泉匯》著重記述了錢幣的出處、鑄造方法和文字變化及流通的手段,是研究古錢學的重要資料。

參考文獻

[1] 柯艾.試論中國古代貨幣名稱的轉變[J].新楚文化,2023,(11):12-15.

[2] 黃維東.古代錢幣名稱的文化解讀[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7,(04):93-95.

[3] 王增山.錢幣學家李佐賢[J].中國錢幣,1991,(03):64+54.DOI:10.13850/j.cnki.chinum.1991.03.025.

[4] 呂健.李佐賢和他的《古泉匯》[C]//遼寧省博物館學術論文集(1999-2008)第3冊.[出版者不詳],2009:5.DOI:10.26914/c.cnkihy.2009.000476

[5] 關漢亨.李佐賢和他的《古泉匯》、《續(xù)泉匯》——《中華珍泉追蹤錄續(xù)篇》(三)[J].中國錢幣,2012,(03):64-67.DOI:10.13850/j.cnki.chinum.2012.03.015.

閱見古籍

官方微信